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 专题专栏 · 教学科研基地 · 鸵鸟研究所 · 正文

鸵鸟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自从美国宣布对野生鸵鸟驯养成功以来,非洲鸵鸟以其最低的饲养成本,极高的经济价值,优质的畜产品受到人们欢迎。美国生物学家预言非洲鸵鸟将成为人类21世纪主体肉食动物。因此,它将为世界畜牧业带来一次新的飞跃。我国人工饲养鸵鸟,萌芽在广州市英吉利特种动物试验场,起步在广东江门市畜牧局鸵鸟试验场。广东省已先后办起了近30个鸵鸟养殖场,在云南、山东、山西、浙江和河北等省亦相继而起,江苏的吴县、射阳等地也开始了引种饲养。

、鸵鸟的起源和分类

人们误把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澳洲鸸鹋统称为鸵鸟,其实三者虽均为大型鸟类不会飞,以草食为主,但在动物分类上属鸟纲的不同科,其三者生物学特征和经济价值各不相同。

鸵鸟又称非洲鸵鸟(Ostriches),属鸟纲, 鸵鸟科(Struthionidae)为鸟类中之最大种类,全长1.8m头高2.6m体重达130kg。两翼退化,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羽毛无后羽,唯羽轴两侧同宽。羽瓣特具房羽。头部只具绵羽呈半裸状。腿部裸出。翼羽初列16枚, 次列20〜23枚。尾羽白而长,约50〜60枚, 蓬松而下垂。足具两趾和肉垫。雄鸟体羽主 要为黑色,翼羽、尾羽白色颈部呈肉红色,被 有棕色绒羽。雌鸟羽毛污灰色。卵具象牙状光泽,壳厚而硬大小约158.5 X 131mm重约1278g。其最大步幅达4m时速90km产于非洲和阿拉伯沙漠地带。

  非洲鸵鸟分为红颈和蓝颈两大类,包括 5个类群。

  北非鸵鸟头上有明显的秃冠,红颈,具有短而硬的鬃毛,多见于北非,分布在毛里塔尼亚至埃塞俄比亚一带。

  东非和马塞鸵鸟头上有羽毛冠或部分秃,红颈,多见于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美国曾大量进口,于养殖场中常见。

  叙利亚鸵鸟亦属红颈一族,最早见于叙利亚和阿拉伯,具有最美丽的羽毛。由于被严重捕猎,已于1941年消失。

  索马里鸵鸟秃头、蓝颈,有白色宽颈环。多见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 是野生鸵鸟中体型最高大者。

  南非鸵鸟有羽毛头冠,蓝颈,无白 色颈环,纯野生鸟数量很少。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那和津巴布韦一带。

  早在18世纪初,埃及、希腊、罗马人开始捕猎和驯养鸵鸟。19世纪中叶,南非人为提 高羽毛质量和产蛋性能,开始了杂交选育,育成了今日的非洲黑鸵鸟。

  非洲黑鸵鸟(African Black Ostriches) 保留了蓝颈鸵鸟的外观,但与野生种相比,个体一般较小,腿和颈较短,喙也显得短一些,但比野生鸵鸟具有更多更好的白色羽毛,生 产性能优于其它鸵鸟。

目前在非洲的鸵鸟有三种生存或饲养方式一种是野生的,有红颈和蓝颈鸵鸟,自然繁殖第二种是半家养方式,在很大的范围内圈起来,人工定期给料,也是红颈和蓝颈鸵鸟。第三种是家养方式主要是黑鸵鸟,分大群和小群饲养,小群是一公二母,有选育记录。现今的非洲黑鸵鸟已选育28代生产性能比野生的红颈和蓝颈鸵鸟大大提高。

今日饲养非洲黑鸵鸟最多的国家是津巴布韦和中美洲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 等地也相继饲养。

美洲鸵鸟Rhen americane)属美洲鸵鸟科(Rheidae)体似鸵鸟,体型较小,雄鸟体长约1.5m雌约1.4m体重1520kg。头颈部具羽毛,体灰褐色下颈胸部较浓,腿部与腹部白色 翼羽初列16枚,次列16枚,尾羽退化,但两翼的羽毛发育较好。群栖,一雄多雌常形成小群,往往与鹿、羊鸵一起生活。足具三趾,步行快。主食草、叶。产于美洲草原地带。经半驯化饲养,可取羽毛作饰品。

鸸鹋(Dromaeus novaehollandiae)鸸鹋科,体型似鸵鸟而较小,常被人们称为澳洲 鸵鸟,高约1.5m体重30〜60kg。足具三趾, 头部羽毛稀少,头侧和颈侧裸出。副羽发达, 与正羽同大,两翼退化,一雄多雌,常4〜6只 结群生活。雄鸟照顾后代,筑巢、孵卵、抚育幼 鸟均由雄鸟担负。主食植物,原产于澳洲的草 原和沙漠地区。可饲养繁殖,周期发情,繁殖 率低产蛋少,年产蛋约30枚受精蛋15枚 每年仅可提供7〜8只雏取用羽毛。肉粗 纤维长,象火鸡肉。皮薄、毛孔松、拉力差。在澳洲饲养鸸鹋比较多,我国广东也引进饲养早年在广州英吉利公司就有上千只鸸鹋

近年来,包括非洲鸵鸟、美洲鸵鸟和澳洲鸸鹋在内,三种鸟类的经济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挖掘,相应的饲养业发展迅猛,其中,以非洲鸵鸟最具经济价值,为今日大力提倡和推广的鸵鸟,非洲鸵鸟尤其是非洲黑鸵鸟被誉为现代畜牧业的超级巨星。

、鸵鸟(非洲黑鸵鸟)的生物学特性

1.10月龄前从体型外貌上难以区分雌雄10月龄后雄鸟毛色呈黑色,雌鸟仍为污灰色。成年鸵鸟体长1.61.8m体高2. 3〜5m体重120-140kg雌鸟稍小于雄鸟。

2.适应性广。3月龄后小鸟和成年鸟能 适应各种恶劣环境,能在雪地和大沙漠中养殖。在18-39℃气温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和繁殖。美国的东南西北部及加拿大均能适应 有的报道在30〜45℃环境中,亦不受影响。 但雏鸟对不良环境因素较敏感易发生应激。

3.抗病力强。鸵鸟与大多数野生动物一 样,具有很强的自然抗病力,严寒、酷暑、刮 风、下雨均对其无不良影响。目前尚未发现因 传染病而导致大批死亡的情况,仅见产东报 道成年鸵鸟发生曲霉菌病和营养性的腿病。

4.鸵鸟是草食鸟类,有两个胃,肌胃和 前胃,无嗪囊,有极为发达的盲肠,对纤维性 食物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喜釆食青绿嫩枝、树 叶及青草。

5.喜干燥,怕潮湿尤其雏鸟极忌潮湿。

6.生长发育快初生重1〜L5kg以后 体重约为1月龄7kg 2月龄15kg 3月龄 30kg 4 月龄 50kg 10 月龄 100kg。

7.成熟早,使用期与寿命长。雌鸟18〜 24个月即成熟生蛋,产蛋高峰期为5〜30 岁,产蛋期长达50余年。雄鸟24〜30个月便 成熟可以交配60岁仍有生殖能力。鸵鸟的 一般寿命为70年,有的可活130多年。

8.产蛋量多,年平均产蛋70余枚,最高达130多枚。广东江门第一批引进的5只母鸵鸟,年共产蛋504枚创造了年平均100枚的世界记录,最多者达136枚。每只蛋重约 l-5kg种蛋的受精率一般在90%以上,孵化率一般为80%亦可达90%以上,育雏率为 40〜90%。

9.合群性好,野鸟群居,家养一般以1 雄2雌为一个繁殖组饲养。

10.性情一般不凶,人容易接近,但在繁殖季节里有时会袭击管理人员。

、鸵鸟的饲养特点

非洲鸵鸟原产地的自然条件相当恶劣 长期的选择结果,使其生活力及抗逆性特别强,因而人工饲养也相对容易。饲养方式简单,除要求有较大的场地外,养鸵鸟和养鸡差不多。栏舍设备简单,在一块稍为平缓的山坡 地围以栏网便可。象草、皇草、番薯藤叶、青菜及其它无毒野菜均可作为日常饲料再人工补给适量的糠类为主的混合料即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1.育雏期的饲养 鸵鸟的育雏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与一般雏禽的条件相似,但饲养密度和饲养方式、方法有所不同。鸵鸟3月龄内对不良环境因素较敏感,须要给予优质的饲料和适宜的管理条件。雏鸟很容易发生应激怕高温,管理不好也容易得病,一般3月龄前死亡数占整个死亡数的 97%。育雏期在舍内进行密集饲养,一周龄内,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只,2周龄时2 只,3周龄时1.5只,4周龄时1只,5周龄时 05只,6周龄时0.25只,以后随着周龄的增长饲养面积也随之递增,并应设运动场。

饲养方式为釆用垫料平地饲养所用的垫料要求吸湿性强,质地松软。运动场上要选择吸湿性好的小石块铺底或用其他代用品, 但不要使用鸵鸟走动时会引起尘埃飞扬的代用品。另外,应注意在幼鸵鸟垫草中不要含有砂粒、小石块、木片之类的碎硬物质,以防止吃入这些硬物,堵塞肌胃和前胃而使鸵鸟致死。

鉴于鸵鸟消化系统的特点,在调配饲料时要提髙纤维素性饲料的比例,同时要增加矿物质(尤其是钙磷)和维生素的含量,112 周龄期间的饲料营养水平是粗蛋白2122%代谢能12. lMJ/kg粗纤维4%。在配合日粮时,最好使用优质干草粉作为大部分纤维素饲料的来源,其比例约占配合料的 10%。加强营养很重要,这有利于幼雏的生长,但在孵出后第一周内供给高蛋白质饲料会引起鸵鸟腿病。

2育成期的饲养 12周龄至开产前为育成期,是鸵鸟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搞好饲养管理,使其适时性成熟,对提高产蛋量和降低淘汰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鸵鸟转群后,以室外放牧饲养为主。饲的营养水平是粗蛋白15-16.5%代谢能 11.5MJ/kg粗纤维6%。育成鸟要求颗粒料占全日粮的30%优质新鲜青草占70%。

由于育成期的饲料营养水平与育雏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做好饲料更换工作采用逐渐过渡的方式。具体做法是:转群后的第1 周,仍喂育雏料,第2周开始改为用2/3育雏料1/3育成料,第3周用1/3育雏料2/3育成料,第4周起全部用育成料。

育成期的鸵鸟,要有足够的运动场,以加大运动量,每只育成鸟的饲养面积,应30m2左右,运动场的面积为饲养场面积的5 倍。

3.种鸵的饲养 鸵鸟18〜30个月龄开始产蛋。开产的迟早受光照的方法和时间的长短、强度以及营养水平的影响。

产蛋期的饲养,仍以放牧饲养为主,饲粮的营养水平是粗蛋白18%代谢能11.2MJ/ kg粗纤维6%。成年鸵鸟以优质新鲜青草为主食料,每日约需青草2.5kg每只每日补添 2kg左右的颗粒料。饲料中的钙、磷、微量元 素及维生素的含量要比一般家禽高。

在放牧时,每3只成年鸵鸟为一小组,1 只公鸟配2只母鸟,每小组应有的舍内面积为100m2舍外运动场(放牧用地)为舍内饲养面积的5〜6倍,即每亩地饲养约3只成年鸵鸟。

据介绍,种鸵的生活习性是早晨醒后跑步,随后雌雄交配再吃料,逍遥活动直至下 5时左右,雌鸟产蛋。

 

  1. 鸵鸟的经济价值

    非洲黑鸵鸟全身是宝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鸵鸟肉质鲜美 瘦肉特多 蛋白质含量高 而胆固醇含量低皮的质地致密 可制成高级皮革 羽毛可做服装业或工业的上等原料。 与主要肉食动物的生产性能比较 非洲黑鸵鸟的经济价值是其它畜牧养殖业无法相比的( 表 1 ) 。

     

    1. 鸵鸟种 目前 美国市场价格如下:种蛋(受精蛋)1500美元/只,4月龄鸟6000 美元/只3〜5岁成年鸟3-5万美元/只(运抵香港价)。

    广东江门的4月龄小鸟,每只3-5.5万元人民币,国内其它几个种鸟场价格基本一致,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2.鸵鸟皮鸵鸟皮是世界上最名贵的 皮革,具有轻柔、美观耐用等特色,可制成皮衣、皮鞋、皮带、皮包等皮革制品。其拉力比牛皮高5倍。价格比目前世界上最贵重的鳄鱼皮高5倍。一岁鸟可产皮1-3m2价值700美元。香港三越百货公司,一双鸵鸟皮鞋标价 9000港元。

    3.鸵鸟肉 在外观上与牛肉相似,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特点。含有21种(有的报道为25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较其它肉类含有机铁多,肉吸氧能力强 无药物和激素残留。每100g肉含胆固醇 62mg(牛肉83mg猪肉93mg)脂肪2g(牛肉17g猪肉19g)。肉质象海龟细嫩而味美 如吃火锅,久涮不老。在美国的一次品尝试验中69%的人认为胜过牛肉。因此,西方的一些生物、畜牧和营养学家认为鸵鸟肉是人类理想的健康食品。一岁鸵鸟可产肉约50kg 国际市场每千克售价约50美元。

    4.鸵鸟蛋(未受精者) 和鸡蛋一样味道鲜美,价值20美元。蛋壳加工成工艺美术品则可增至200-500美元,甚至更高。

    鸵鸟羽毛鸵鸟羽毛是名贵的装饰品每只鸟产毛约1. 6kg欧洲市场上每千克125美元优质绒毛则达1000美元以上。

    其它据报道,鸵鸟的内脏含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源。鸵鸟脂肪颗粒细,能通过皮肤,保护皮肤脂肪里有一种酶,乳酸分解特别快,有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鸵鸟眼角膜透明度特别好,眼球大小和人一样,视线范围超过300度以上,角膜移植异体排斥反应低于13%;鸵鸟肝香脆嫩,富含胆固醇分解酶,医学上可用于降低血管硬度也可作食品。

    五、鸵鸟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1.世界鸵鸟业的发展

    近年来,鸵鸟养殖正在世界各地,特别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群体不断扩大, 呈现出十分诱人的养殖前景。现在鸵鸟市场非洲占98%但已从非洲逐步发展到美国、 澳大利亚、欧洲、中美和南美。鸵鸟最先在南非被驯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鸵鸟数量大约为100万只,战后减至3万余只。二战后,鸵鸟养殖业重新崛起,成为南非的重要创汇产业。1974年前,每年向欧美出口鸵鸟皮约2 万张,肉1.2万吨及蛋、羽毛等工艺品。鉴于南非停止出口及欧美市场每年需要鸵鸟皮30万张以上的情况美国于1982左右从南非引种养殖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1)产蛋量提高,年产蛋达50枚以上,且人工孵化成功; (2)对鸵鸟的分阶段饲养成功;(3)鸵鸟产品的开发利用取得新的进展,宣布鸵鸟驯养成功。现在有30多个州养殖鸵鸟1992年共有 217家鸵鸟场饲养约1.8万只。为适应鸵鸟业的发展1987年成立了美国鸵鸟协会(简 称AOA)15个国家参加,拥有会员5000 余人。迄今其产值已达100亿美元。目前北美的鸵鸟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据估计,年饲养量超过15万只生长期达到屠宰年龄(12〜14月龄)时,才能达到商业化要求。近年来,欧洲、非洲、澳洲等地区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了鸵鸟协会,竭力扶持鸵鸟养殖业的发展。目前饲养鸵鸟最多的是津巴布韦和中美洲国家,不仅饲养上千只种鸟群而且建有较大的商品鸵鸟基地,出售雏鸵和商品鸵鸟。中美洲的Costa Rica有一家大型商业鸵鸟场,这个场是最近四年内建立起来的,其中包括一个种鸵鸟场,饲养着70只红颈鸵鸟和非洲黑鸵鸟鸵鸟蛋进行人工孵化,雏鸵鸟于 3日龄以后出售。Coasta Rica鸵鸟场还有一批非洲黑鸵鸟和蓝颈鸵鸟组成的鸵鸟群,这些鸵鸟一部分作为种鸟出售,大部分于1岁龄时屠宰,肉及皮张供出口。

    目前南非雄居鸵鸟产品市场,其中皮革占市场的75%肉占15%羽毛为10%。

    2.我国鸵鸟业的崛起

    广东省江门市畜牧局经过数年调査考察和精心策划,于1992年11月首次从美国引进非洲黑鸵鸟8只,经两年艰苦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几项主要技术指标超过美国。广东江门养殖鸵鸟成功后在广东省内已发展到20余家, 山东、浙江、河北等省亦相继而起,目前全国已拥有4个种鸟场,饲养种鸟近100只。1994 年江门的鸵鸟项目,被国家科委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

    广州英吉利实业发展总公司首期投资 1.35亿元建设成以鸵鸟〈澳洲鸵鸟和非洲鸵鸟)为主的综合型三高农业基地,占地面积达3000亩。

    山东中美合资淄博鸵鸟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 7亿元,养1000只鸵鸟,并进行深加工。首批投资6000万元,已引进鸵鸟216 只。

    1995年2月底在广州举行了由广东、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河北、湖南和甘肃等8 省市代表参加的鸵鸟产业研讨会,掀起了全国饲养鸵鸟热,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鸵鸟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发展。完全可以相信再经几年努力,我国将会出现更多的鸵鸟养殖场及其配套工业,鸵鸟业将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鸵鸟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

    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牛羊、猪和家禽业组成了传统的畜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结构和组成也必须调整和改革。鸵鸟作为现代化大畜牧业优良品种的典型代表,以饲草为主,耐粗饲,繁殖力强,适于集约化生产 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经济回报高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它也与发展草食动物为核心的畜牧业结构调整战略相一致。

    鸵鸟生长在干旱、气候恶劣、食物缺乏的 沙漠地带,以草和其他植物为食物,是利用牧草的最佳经济动物,对饲养条件要求低。原产地南非的气温相当于我国黄河流域,因此,我国的生态环境适宜于鸵鸟正常的生长繁殖。 特别实在丘陵山区和沿海滩涂牧草资源丰富,兴建鸵鸟养殖基地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鸵鸟产业是一个投资大,效益高风险也大的产业要求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在那些工业发达,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地方可以为兴办鸵鸟业提供有力的财源保证。

    鸵鸟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急需本行的技术力量,我国有强大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有 设有动物科学系和医学系高等院校,有级畜牧兽医研究所,这些技术力量完全可以在鸵鸟业建设中发挥作用,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推动其发展。

    综合上述情况21世纪鸵鸟业必将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鸵鸟业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仍然处在兴起和发展阶段,种鸟的需要量很大,各地供不应求。国内的鸵鸟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国外也来求购,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美国等都有客户到我国洽谈种苗供应和商谈合作办场。因此,有关部门应抓紧时机 组织、推动确有经济实力的单位、个人筹措资金兴建种鸵鸟场,购进种鸵鸟,迅速投入生产。据估计,一般二年内即可收回成本,可以积累资金,再扩大鸵鸟种群,扩大生产规模。 随后,以种鸵鸟场为龙头,兴建商品鸵鸟养殖基地,以适应本世纪初对种苗的需求届时再转向生产鸵鸟肉和皮等产品,供应市场消费,使鸵鸟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要肉用动物之一。与此同时,相应兴建鸵鸟产品加工厂(肉类加工厂,皮革加工厂,羽毛加工 厂等)最终发展为鸵鸟产业集团公司。

    为促进鸵鸟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农业农村部已经牵头国内与发展鸵鸟业有关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组织起来,成立了现在的中国鸵鸟养殖开发协会。但还需加大力度,促进鸵鸟产业化快速发展。

    另外,为了使我国鸵鸟业的发展一开始就和国内、国际鸵鸟业接轨,便于鸵鸟和鸵鸟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鸵鸟协会应积极申请加入或组建世界性的鸵鸟协会,以利于沟通信息,促进鸵鸟业的发展。

    鸵鸟业系新兴产业,由于鸵鸟价格昂贵对其研究报道极少。为此要把鸵鸟业搞上去,必须自己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科研生产紧密结合,以保证鸵鸟业的正常发展和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


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鸵鸟被划为特禽

长江大学鸵鸟研究所  4月9日

农业农村部关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我部组织起草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件:zysxzc@agri.gov.cn。

  2.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畜禽种业处(邮编:100125)。

  3.电话:010-59191471。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8日。

附件:1.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

2.关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农业农村部

2020年4月8日

附件1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征求意见稿)

本次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所列种为家养畜禽并包括其杂交后代。

  1. 传统畜禽

    (一)猪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含家猪与野猪杂交后代)及配套系,引入品种及配套系。(二)普通牛、瘤牛、水牛、牦牛、大额牛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配套系,引入品种及配套系。(三)绵羊、山羊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配套系,引入品种及配套系。(四)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五)驴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六)骆驼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七)兔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配套系,引入品种及配套系。(八)家禽鸡、鸭、鹅、火鸡、鸽、鹌鹑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配套系,引入品种及配套系。

  2. 特种畜禽

  3. 梅花鹿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二)马鹿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三)驯鹿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四)羊驼培育品种,引入品种。(五)珍珠鸡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六)雉鸡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七)鹧鸪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八)绿头鸭培育品种,引入品种。(九)鸵鸟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十)水貂(非食用)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十一)银狐(非食用)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十二)蓝狐(非食用)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十三)貉(非食用)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

    附件2

    关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我部组织制订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现就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

  4. 必要性和依据

    《畜牧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畜禽的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繁殖、饲养、经营、运输等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称畜禽,是指列入依照本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畜禽遗传资源的调查工作,发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公布经国务院批准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规定:“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并公布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制订《目录》,是落实《决定》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明确《畜牧法》适用范围,对于规范畜牧业监督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 制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发布后,我部在两次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和摸清遗传资源家底基础上,加快了《目录》制订工作,征求了36个中央部门、31个省级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意见,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产业界等专家学者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形成《目录》。《目录》包括家养的传统畜禽和特种畜禽共31个种,基本实现了家养畜禽应列尽列。(一)传统畜禽18种。猪、普通牛、瘤牛、水牛、牦牛、大额牛、绵羊、山羊、马、驴、骆驼、兔、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等。(二)特种畜禽13种。梅花鹿、马鹿、驯鹿、羊驼、珍珠鸡、雉鸡、鹧鸪、绿头鸭、鸵鸟、水貂、银狐、蓝狐、貉等。

  6. 关于几个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目录》制订的原则。畜禽是指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和选育而成的家养动物,具有一定群体规模和用于农业生产的品种,种群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衍,与野生种群有本质区别,为人类提供肉、蛋、奶、毛皮、纤维、药材等产品,或满足役用、运动等需要。其中哺乳纲的为家畜,鸟纲的为家禽。在《目录》制订过程中,立足我国畜禽养殖实际,严格掌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列入《目录》的畜禽必须经过长期人工饲养驯化,有稳定的人工选择经济性状;二是突出安全,优先保障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安全;三是尊重民族习惯,考虑多民族生产生活需要和传统文化等因素;四是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和国际惯例等。(二)关于特种畜禽。本《目录》列入的特种畜禽,是指除传统畜禽以外的畜禽,主要有:梅花鹿,其养殖历史悠久,已经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马鹿,其在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传统饲养习惯;驯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根河市及其周边地区,是鄂温克族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羊驼,为引入品种,驯养历史悠久,用途多样;珍珠鸡、雉鸡、鹧鸪、绿头鸭、鸵鸟(包括非洲鸵鸟、美洲鸵鸟、澳洲鸵鸟(鸸鹋))等,多为国外引进品种,养殖技术成熟;水貂、银狐、蓝狐、貉等毛皮动物,我国已经培育出适宜家养的品种,主要用于毛皮加工和产品出口,非食用。(三)关于《目录》畜禽“种”与品种的关系。《目录》中所列31种畜禽隶属于动物分类学中“种”范畴,类型相对固定。在“种”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改良,形成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生产性能不同的品种,品种数量随着育种创新、国外引进不断变化。畜禽品种要经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四)关于《目录》畜禽与陆生野生动物的关系。《目录》是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配套目录,也是《畜牧法》明确要求制订的配套目录,有明确的法律边界和严格的科学边界。列入《目录》的畜禽,适用《畜牧法》,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管理。《目录》所列物种的野外种群,以及《目录》之外的陆生野生动物,适用《野生动物保护法》,由林业和草原部门管理。(五)关于狗。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及偏爱,狗已从传统家畜“特化”为伴侣动物,国际上普遍不作为畜禽,我国不宜列入畜禽管理。本《目录》由农业农村部负责解释。在《目录》实施过程中,确有需要调整的,由农业农村部根据实际情况,经认真评估论证报国务院批准。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